光程不相等問題分析
比耳定律假設所有入射光線通過相同數量的吸收粒子或假設所有入射光線通過吸光物質的光程相等。其實不然,如果把一個樣品放在幾臺不同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測試,盡管儀器都經過認真的調試、校驗,但其測試結果是不會相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前面所述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以下因素引起光程的變化,導致產生誤差。
①光束傾斜。
一般來講,從單色器出來的光照射到比色皿的時候,不可能是理想的平行光,總有一個孔徑角,因此,通過比色皿的平均光程總是大于垂直通過的光程長度。研究表明,當孔徑角小于5度時,吸光度A的誤差小于0.1%。
②比色皿引起的誤差。
大多數樣品是以溶液形式進行分析測量的,因此,比色皿就成了重要部件。它的幾何尺寸的加工誤差、配對誤差會直接導致分析測試結果產生誤差。特別是比色皿的兩個通光面之間的距離和平行性,更是如此。英國標準研究所曾經介紹過關于比色皿的技術要求。他們建議光程長的標準精度必須達到±0.02mm,端面窗的平行性是每厘米4個光圈(用汞燈的546. 1nm測試),對于1Omm光程的比色皿,其標定精度必須在±0.01mm內。
根據我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對我國某公司生產的比色皿進行過測試。在三個月中(其中間隔一個月),先后從兩批產品中挑選62對比色皿進行了配對檢測。第一批挑選32對比色皿,不合格者達22對,占68. 8%。第二批挑選30對比色皿,不合格者23對,占76. 6%。而該公司長期從事比色皿的生產,用戶遍布全國各地,甚至大量出口國外。據該公司負責人講,從未聽到過使用者對他們生產的比色皿提出過配對不合格的意見。這說明了廣大科技人員尚未對比色皿的配對誤差給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分析誤差帶來的嚴重影響引起重視。
③樣品處理和測量過程中產生的誤差。
不管測試什么樣品,總是要事先對樣品進行處理。而對樣品進行處理,總會因為儀器設備等各種原因而帶來誤差。例如,稱量天平的誤差,取液的量筒或移液管等玻璃儀器的誤差,儀器條件選擇(如光譜帶寬、掃描速度等)、環境因素(如溫度、電磁場的干擾等)、人為操作誤差等。這些誤差都會引起比耳定律應用的可靠性問題。
以上論述了光吸收的光學類分析儀器的理論基礎。即使是最簡單的濾光片式的光吸收的光學分析儀器(如核酸蛋白分析儀器、酶標儀、721等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分子光譜分析儀器),也必須遵守這些理論。如果想設計制造出優質的光吸收類光譜儀器(高檔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高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高檔液相色譜光學類檢測器等),就必須掌握與這些儀器相關的儀器學理論。
來源:http://www.piscosourco.com/ 編輯:admin
- 相關資訊